思考的感性与理性

meta thinking

这段时间从刘未鹏老师的《暗时间》、采铜老师的《精进》、以及波西格的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里面,吸收了一些内容。非常的有趣。

《暗时间》的美妙之处是元思考,也就是思考人是怎么思考的。听起来很绕口。其实就是刘未鹏老师对人类的记忆、思考过程等心理学内容,以及人类是如何解决问题的。我印象最深的是几个点,

  • 一个是时刻装着要思考的问题,然后等它一直酝酿,突然之间问题可能就会豁然开朗。这个就是所谓的“暗时间”。你的潜意识非常强大而且一刻不停,在你睡觉吃饭洗澡的时候,如果你的大脑里面装着一个问题,你的潜意识就会帮你一直思考,在灵感忽至的时候,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并被送往显性的意识里面。然后你就可以像阿基米德解决皇冠体积问题的时候大喊一声:Eureka!
  • 一个是遇见25万年前的自己。人的欲望都倾向于获得食物和热量,要去和多个异性交配以保存基因。而在现代社会,人其实已经不需要这样保命了。人的理性思考就是这几十万年的进化产物,然而却经常败给原始的欲望,败给25万年前的自己。所以,要学会控制,学着进化。
  • 最后一个是关于解题。解题虽然有很多套路,但还是要多点真诚(大雾)。其实关键是在于,一些问题如果想不到关键点,那就是想不到。好问题就会有良好的结构,会引导你到这个关键点。但要到达这个关键点,还是得靠第一点提到的,潜意识。这就是神奇的地方。人的理性思考,最后竟然要靠灵感!

这在波西格的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里面也有阐述。里面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名言:

人类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,描绘了一幅最简洁、最容易了解的世界图像。然后试着用经验取代某种层次的世界,然后征服它……他创造了这个宇宙和他感情生活的支柱,这样才能由中找到安宁,而这安宁是无法从个人狭窄的经验当中获得的……最崇高的工作……就是要建立这些宇宙基本的法则,这些法则经过演绎就能创造出现今的世界。而要通往这些法则没有合乎逻辑的路;只有靠着直觉和对经验的体谅才能进入其中……

波西格惊呼:“直觉?体谅?用来形容科学的源头是很奇怪的字眼。”

没错,我们理性构建的大厦,它的地基,竟然是直觉,和体谅!

采铜老师的《精进》,也是元思考的好书。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。

  • 一个是要多写知识半衰期比较长的东西。这才是保持思考不钝化的关键因素。
  • 一个是要先完成思考的最关键部分。采铜老师把知识比喻为三明治,中间夹着的那些肉和菜是最重要的,而外面的两层面包非常容易就能准备好。所以我们思考就像做三明治一样,先把最关键的肉和菜准备好,把这部分解决之后,剩下的就是琐碎工作,却能非常愉快的完成。

最后是我逛知乎时看到的很喜欢的一句话,是评述那些看了知乎的东西就有知识优越感的人,来自Lawrence Li:

關鍵在於妳生產了什麼,而不是消費了什麼。

所以,无论书评做得如何,都只是消费而已。真正融入内化到自己的思考里面,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,最后体现在写作和言谈之中,才是产出。

多产出,少消费。与诸君共勉。